能源与动力工程系

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威廉希尔» 机构设置» 能源与动力工程系» 叶轮机械与增压技术研究所

叶轮机械与增压技术研究所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叶轮机械与增压技术研究所始建于1958年,前身为燃气轮机实验室、涡轮增压实验室。是从事微小型燃气轮机、内燃机涡轮增压系统、新型热力循环系统设计、性能及可靠性研究的专业科研机构。研究所现有正式教职工12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高级实验师6人,讲师、实验师2人,博士研究生近20人,硕士研究生50余人。现有高压气源、压气机及涡轮综合性能试验台、增压器可靠性试验系统、涡轮动态特性试验台、发动机高原环境模拟试验台、微型燃气轮机燃烧试验台、纹影系统以及油雾发生装置。主要科研方向包括:叶轮机械内部流动及控制、内燃机增压技术、航空发动机结构完整性、新型热力循环等。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装备重点型号和预先研究项目、科工局基础产品创新项目、两机专项以及多个国际合作项目等,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6项(含重点基金1项)。近年来共获得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其中“车用涡轮增压器设计理论、设计方法及试验技术”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增压系统设计和测试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支撑国内增压器企业创造了巨大经济效益;近5年内授权发明专利35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50余篇。研究方向包括:

    1. 叶轮机械内部复杂流动与控制

研究内容:叶轮机械气动热力学、叶轮机械内部复杂流动损失机理及流动控制;燃气轮机总体设计及性能匹配、优化;轴/径流压气机、涡轮气动设计及多学科优化;离心压气机流动稳定性及扩稳方法;叶轮机械气动噪声及控制。

    2. 涡轮增压技术

研究内容:增压系统匹配及设计,两级增压系统设计、可变几何增压系统及其关重件气动和结构设计、分析及优化;涡轮增压系统试验测试方法; 电辅助涡轮增压器气动及结构设计;燃料电池空压系统设计。

    3. 叶轮机械结构完整性

研究内容:叶轮机械转子动力学;叶轮机械结构失效评价、寿命预测与可靠性评估。

    4. 新型热力循环

研究内容:热泵系统;有机朗肯循环余热回收系统;超临界CO2循环系统。

 

 

图1  叶轮机械内部复杂流动与控制

     基于数值模拟方法和实验手段,针对轴流涡轮及压气机、径流涡轮及压气机内部复杂非定常流动及损失机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开展了-热、流-构、流噪声、间隙流抑制、流动稳定性控制方法激波抑制、转-静干涉激振抑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压气机失速先兆判别方法和扩稳理论;针对燃气轮机涡轮及压气机内部主流及复杂二次流动展开了系统研究;基于流动损失机理和流动控制方法,开发出系列高性能压气机及涡轮核心气动部件。

 

 

图片2  涡轮增压技术

    基于CFD预测设计方法和实验手段,开发系列涡轮增压器并为国内增压器制造提供了有的技术支撑;开展了船机涡轮增压器、机车用涡轮增压器等方面的系统及部件设计研究开发了可变几何压气机、可变几何涡轮以及二级增压系统所研发的系列增压器性能达到国际主流企业同等水平;在增压系统试验测试技术方面形成了系统全面的测试方法研发了系列试验台,为增压器制造业广泛使用

 

图片3  叶轮机械结构完整性

    开展增压器叶轮在复杂环境/载荷下损伤/缺陷演化的机制和规律,形成了多尺度/多场耦合的新损伤理论,构建了基于失效机制的超长寿命预测及可靠性评估方法;针对微小型叶轮机械超高速、轻载荷、大柔性、小尺寸、变工况、多激励等特点,开展了转子动力学非线性激励、跨临界转速、多参数耦合等动力学特性研究。

 

图片4  新型热力循环

         利用ORC技术开展了内燃机余热回收利用和太阳能光热发电研究;采用HFC工质和CO2工质,开展了新能源车辆热泵空调技术研究;针对新型热力循环中涡旋膨胀机开展了设计方法及性能研究。

 

叶轮机械与增压技术研究所领导班子成员

姓名 岗位名称及职责 办公电话 邮箱
祁明旭 所长 2519-802 qimx@bit.edu.cn
伊卫林 党支部书记、副所长(教学)   yiweilin@bit.edu.cn
张虹 副所长(实验室) 2519-804 zhanghong@bit.edu.cn